1999 年的 9 21 日  凌晨  01 : 47  一場芮氏規模 7.3 的大地震襲擊台灣中部


短短 102 秒的晃盪    造成地毀牆摧生離死慟   瞬間夷平了許多家庭的天倫夢




移築台灣的經過


阪神地震十週年台灣和日本震災地市民於紙教堂舉辦交流會


     20051 月  受邀參加阪神地震 10 周年紀念活動的新故鄉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


與台灣 921 地震重建區的社區夥伴造訪野田北部時   


社區居民在 Paper Dome 舉辦台日震災地市民交流會時 


得知隨著復興的步履   紙教堂 Paper Dome 計畫拆除移建  


在他上台致詞時    突然迸出:「當 Paper Dome 功成身退之後   能不能將它移築到台灣


作為台灣和日本在社區營造及地震社區重建的交流平台?」


此舉意外開啟了 Paper Dome 台灣再生的契機。






 搖晃的記憶
搖晃的記憶,顫動的頻率;這是九二一地震對台灣的痛,
也是讓人難以忘卻又不想餘存在心中的糾結情愫。如何重塑記憶的表情,
讓人們不怕記憶,可以勇敢而寬心的面對,就成為王振瑋創作「搖晃的記憶」的原點。
在他的眼中,台灣島國像極了一艘船,一艘裝滿豐富情感和滿滿祝福的希望輕艇,相同如諾亞方舟,
承載物種生命的再出發。






Paper Dome 是以 58 根紙管建構成的橢圓形空間   每根紙管的抗壓強度是 6936 公斤


抗彎強度是每平方公分是 85.2 公斤


構想來自於巴洛克時代的建築師 Bernini 為羅馬教會建築教堂所使用的概念


利用紙管構成的橢圓形與外牆之間的空間   形成一個迴廊   橢圓形內側長周的紙管排列緊密



做為舞台及祭壇的背景   橢圓形入口處的長周紙管則間距較大   以利出入








紙教堂兼具教堂與社區集會所的雙重角色


不過這些人是在聽解說員講解    而非做禮拜




 



 









 



燈光已亮   思考著要不要留下來拍夜景   等天黑至少還要三小時以上


回去的交通工具沒把握    還是回去吧   紙教堂之旅暫告一段落


到家差十來分就 21




 太陽下山明朝依舊爬上來    震災後重建的步伐    已穩定的邁向康莊大道


地震重創的陰影已隨風而逝



丁芳池



丁芳池



 



 



 



 



 



另一旁池塘的蓮花正盛開著   不妨趁著即將到來的暑假


到埔里小鎮一遊其風光吧




桃米社區的紙教堂在這裡歡迎你




詩30:5


因為,祂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


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


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27 forever 的頭像
    27 forever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27 fore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